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8年第12期
编号:13229692
陈志刚教授辨病论治周围神经病经验(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4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12期
     一类与物理性因素相关,如嵌压等导致的各种单神经病及神经丛病综合征。临床以臂丛神经病为常见,主要表现为一侧肩背部及上肢疼痛,伴肩胛带或上肢肌肉无力、萎缩及感觉缺失,也有报道症状涉及脑神经或下肢神经支配部位,临床表现多样[3]。另一类则与感染相关,典型者如特发性面神经麻痹(Bell palsy,BP)、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等。病毒感染是BP的重要致病因素,临床研究表明,多数BP患者血清、体液、脑脊液和神经组织活检可检出高水平的人带状疱疹病毒DNA或抗体[4]。GBS常于呼吸道感染、腹泻等1~2周后发病。西医目前认为该病系空肠弯曲菌等病原体感染后启动自身免疫反应所致[5]。

    中医认为此类疾病与感受外邪有关,此处外邪包括风寒、风热、湿热、浊毒、火毒等,根据具体情况及诱因而定。陈志刚教授认为外邪可“袭络”“阻络”。邪壅经络,阳气遭厄,精微难布,筋脉失养,筋失柔润,而为痿。治疗当以祛外邪为主,根据外邪类型,可予祛风、散寒、祛湿、清热、利浊、降火之法。而“风”为百病之长,多与其他外邪并入,用药时需适当配伍祛风散邪药物,尤其应注重藤类药物的运用,如热性病加忍冬藤、寒热不著者加海风藤、疼痛明显者则加青风藤;但因有络病,脉络受阻,需注意不可过用寒凉药物,以免寒凝阻遏阳气,影响气血畅运。

    同时,陈志刚教授认为,补益气血在“痿证”的治疗中也具有重要意义。秦汉时代提出“治痿独取阳明”之治疗大法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43 字符